“十四五”期间,辽源市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聚焦保障粮食安全和保护黑土地两大任务,突出发展绿色农业和特色产业,全面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动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现农业高产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2021年,辽源市聚焦“三农”发展,在乡村振兴上集中发力。完善农业“三大体系”建设,抓好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统筹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构建良地、良种、良法、良机协同配套的高效生产体系,推进全市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守住基本农田红线,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保证粮食作物面积337万亩,正常年景下力争粮食产量达到32亿斤。
探索黑土地保护治理模式。注重“用养结合”,推广秸秆还田等保护性耕作技术95万亩,积极争取和落实黑土地保护利用项目。依托中科院东辽生态农业研究与示范基地、辽河源生态农业工程实验室等国家级平台,探索丘陵半山区黑土地保护和治理模式。
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依托中科院东北地理所、吉林农大和省农科院等科研机构,推进战略性大豆种质资源库建设和吉字号种子新品种研发推广,支持“育繁推”一体化发展。加强东辽黑猪优势地方品种持续选育。
推进三产融合发展。加快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双天现代农业综合体、皇家鹿苑小镇等三产融合示范项目建设。打造“粮变肉”“秸秆变肉”畜牧业全产业链,实现蛋品、玉米深加工新突破。落实六大农业产业基地建设计划,做强禽蛋、东辽黑猪、梅花鹿、柞蚕、食用菌和林果特色农产品品牌。大力培育发展以家庭农场为重点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启动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完善乡村建设规划,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配电网改造升级、农村公路“畅返不畅”整治等重点工程,实施一批乡村学校、卫生所、文化广场提标改造。巩固农村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和厕所革命成效,着力改善农民住房条件,持续创建“美丽庭院、干净人家”。实施特色小城镇建设项目,加快10个示范镇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