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以来,埇桥区以深化农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两全两高” 突出“两融两适”奋力开创农机化转型升级新局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20年底,全区农机总动力达到236.53万千瓦,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90.62%,处于全省乃至全国先进水平。“十三五”期间,连续5年荣获“全省农机系统劳动竞赛先进县区”,2017年获评“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2017年9月成功举办全国玉米小麦大豆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活动,2018年11月成功举办全国农机事故应急处置演练活动。装备结构有新优化,装备总量快速增长。2020年底,全区农机总动力达到236.53万千瓦,较“十二五”末提增长16.6%;80马力以上拖拉机6028台,较“十二五”末增长50.66%;联合收获机9357台,较“十二五”末增长36.48%,秸秆还田和综合利用、谷物烘干、机械植保等绿色环保机具快速增长,高效率、高性能和复式作业机具占比持续提高。作业水平有新跨越,作业环节不断延伸。2020年底,全区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0.62%,较“十二五”末增长1.48个百分点;小麦、玉米、大豆三大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到97.69%、91.90%、93.42%;花生、油菜、棉花等主要经济作物机械化取得突破性进展。农机作业由耕种收环节为主向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拓展,由种植业向养殖业、农产品初加工等领域延伸。技术推广有新进展,短板环节得到改善。农机深松深耕整地作业110.41千公顷,与“十二五”末基本持平,符合“3-5年”作业一遍的农艺要求;秸秆还田由“十二五”末162.6千公顷降至126.07千公顷,捡拾打捆面积由“十二五”末3.2千公顷增长至25.6千公顷,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逐步趋于合理;农用航空器作业面积20.91千公顷,较“十二五”末增长5倍以上;粮食烘干40.29万吨,较“十二五”末增长10.14%。社会化服务有新提升,服务模式不断创新。以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新型农机经营主体不断涌现,跨区作业、代耕代种、土地托管、订单作业、“互联网+农机作业”等服务模式不断创新。目前,全区农机专业合作社总量达到201家,从业人员2274人,合作社服务面积58.1千公顷。其中,市级示范社17家,省级示范社14家,国家级示范社3家,示范辐射带动作用日益增强。(马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