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现代循环生态农业模式落地无人农场


来源/作者:淄博市农业农村局  于振华日期:2021-02-26【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颜色浅、皮肤薄就是它们正在吃东西的时候,看着它的皱褶,皱褶多了开始变黄了,就是脂肪沉积了。”2月22日一早,淄博禾丰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智能日光玻璃温室中,一个个蓝色的箱子分外显眼,不同种类的虫子正在堆满了碎秸秆或厨余垃圾的箱中蠕动。山东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教授刘玉升,正为技术员们仔细讲解着这些“小虫子”的“大本事”。

  农田废物充分利用,厨余垃圾变废为宝,是实现节能减排,促进现代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记者了解到,这些“小虫子”带来的现代循环生态农业新模式在此落地,将通过农业全产业链、全物质、无限量循环发展的精准化,为全国首个生态无人农场赋能升级。

  此前,在全市“两会”期间,市人大代表、淄博禾丰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俊科,对《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启动建设全国农村改革(数字农业农村)试验区的消息倍感振奋,并接受了记者采访。他曾向记者介绍,国内首个生态无人农场在禾丰落地建成后,山东理工大学兰玉彬教授就提出智慧化循环生态无人农场技术集成创新模式。“就是以数字育种为引领,以农业可持续发展为主线,以生态无人农场为手段,形成农业全产业链、全物质、无限量循环发展。今日,这一模式正式在禾丰落地,这也是我们对淄博市数字农业农村中心城市建设落地落实迈出的坚实一步。”朱俊科表示。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一现代循环生态农业模式,就是通过养殖黑水虻、黄粉虫、蛴螬等环保昆虫,每天吃掉秸秆、粪便等大量农田废物和厨余垃圾,昆虫的排泄物中含有大量蛋白质,又可以作为肥料使用。此外,虫子在老化死亡以后,也会变成一种高蛋白饲料,饲料可以再用来养殖,以此实现全产业链、全物质、无限量循环发展。

  “土地和水资源是基础,地上产出的物资能多用一次就多用一次,不仅提高了效益,还维护了环境,实现全部循环利用后,无积累无多余,也就实现了零污染零排放。”受邀前来对这一现代循环生态农业模式进行现场指导的刘玉升向记者介绍。据了解,此前,在刘玉升指导下,禾丰种业在国内首创麻蝇处理动物尸体,打造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

  作为一家集农作物科研育种、试验示范、生产加工、经营服务于一体的科技创新型现代化种业企业,禾丰种业早已形成从种质资源收集到良种培育、牛羊饲养的循环农业模式。此次,又再次升级为现代循环生态农业模式,通过最简单的生物多样性,进行全物质资源的循环利用,将有利于更好地实现农业精准化发展。

  “通过打通虫、鱼、菜、草、木、水路和陆路的生态系统,将其有机结合,打造高效生态循环的样板,为现代生态农业探索出一个可复制、易推广的模式。”朱俊科信心满满。今后,兰玉彬教授创建的全国首个无人农场结合刘玉升教授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理念与技术,将孕育出更多丰收的硕果。

   


添加人:汪岩 内容审核:朗月
欢迎分享,转载请保留出处及作者。 农业农村部农机推广与监理网(http://came.net.cn/)。 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中国农机推广网」,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信息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