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无人机上阵!“黑科技”助力春耕


来源/作者:青岛市农业机械服务中心  日期:2021-03-10【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惊蛰过后,小麦进入返青期,正是除草、施肥的最佳时机,另外,马铃薯、白菜等作物也进入了播种的关键时期。在青岛市郊各地,无人机、无人驾驶旋耕机等高科技装备出现在了田间地头,助阵春耕生产。

在平度市田庄镇的农田里,3架无人机正在为小麦喷洒除草剂。以前通过人工洒药,每人每天只能喷洒20亩地,有了无人机的帮忙,作业效率大大提高。种植户刘瑞才说:“一架无人植保机一个小时就能打100亩,我们这4000亩地,四五天就能结束了。”

和过去相比,最新改进的无人机不但可以通过提前设置,实现自动作业,还能“聪明”地自动避开各种障碍物。无人机操作人员于兹梁说:“这款无人机可以360度全向避障,地里有电线杆或者其他什么障碍物,它就会自主绕行。”

无人机喷洒农药省时省力,可春季田间的风力往往比较大,无人机无法起飞时该怎么办呢?在平度市田庄镇的这处麦田里,记者还看到了另一款带有高科技元素的农业装备。眼前的这款植保机拥有两个喷头,可以全方位旋转,360度喷洒农药。当无人机无法起飞时,它可以在遥控器的远程控制下,借助北斗导航系统,在地面上一边行进,一边洒药。平度市农业机械服务中心工会主席姜言芳说:“这款植保机与无人机相比,不受风力影响,操作更加简单,雾化效果更好,它的体型小,可以适合多种地形。”

除了麦田洒药,土豆播种也用上了高科技装备。在莱西市马连庄镇的农田里,村民正准备播种土豆,安装了北斗导航系统的旋耕机在田间里来回穿梭,深翻、旋耕、施肥,整个过程都实现了在无人驾驶的情况下作业。

青岛供销普惠农业服务公司负责人张煜柠说:“我身后这块地大约有200多亩地,我们这个团队,从耕到旋到施肥,一天就全部完成了。我们自从用上了北斗导航,最大的变化就是白天晚上都可以干活,并且提高了作业精度,误差控制在两公分以内,这样就可以有效增加耕种面积,增加作物产量。”

除了研发、使用高科技装备,近年来,青岛市还充分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搭建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利用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技术,对农作物生长过程进行监测,同时还在各区市之间,实现了农田环境气象与墒情监测数据的对接共享。

 

添加人:周海鹏 内容审核:朗月
欢迎分享,转载请保留出处及作者。 农业农村部农机推广与监理网(http://came.net.cn/)。 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中国农机推广网」,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信息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