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破解土地“碎片化” 打造农业“聚宝盆”


——花垣县机耕道建设暨田土宜机化改造经验介绍

来源/作者:中共花垣县委  花垣县人民政府  日期:2021-03-26【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花垣县地处湘、黔、渝三省市交界处,是“精准扶贫”首倡地和文学大师沈从文笔下《边城》原型地。全县总面积1109平方公里,辖12个乡镇207个村23个社区,总人口31.5万人,是苗族聚居县和革命老区县。近年来,花垣县坚持将机耕道建设暨田土宜机化作为发展脱贫“造血”产业,助力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在规划、投入、建设、管护上做文章,机耕道建设暨田土宜机化取得显著成效。2017-2020年,累计投入资金1.53亿元,新修产业路439791公里,新增农机化作业面积8.2万亩,受益群众19万多人;直接投入385万元补贴群众购买农机,全县各类农机具达14064台,农业机械化总动力22.44万千瓦,拖拉机拥有量554台;2020年完成田块互联互通28.6公里、田土宜机化改造3630亩,土地“碎片化”问题加快破解,  农业“聚宝盆”加快形成。


    ——在“建成什么”的问题上, 坚持做到“三个结合”。坚持科学规划,充分发挥每条路、每块土的作用。一是坚持与路网建设相结合。将产业路放在全县大路网中进行统筹谋划和推进,与县、乡、村道及通组路、入户路有效连接,实现资源整合、功能共享。目前,包括产业路在内的全县路网总里程达到3783公里,真正实现了大中型农业机械上得了路、下得了田、进得了户的目标。二是坚持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在符合全县产业规划的前提下,由乡镇根据产业发展实际提出田土宜机化改造需求,有效保证了宜机化改造与产业开发的高度结合,实现了产业规划到哪里,机耕道就修通到哪里。目前,全县百亩以上产业基地329个,千亩以上36个,万亩以上3个,基本实现了宜机化目标。三是坚持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结合农旅融合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等,在湘西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新科、沙科等美丽乡村示范村,试点建设一批质量等级高的产业路、致富路、景观路,为巩固脱贫成果、加快乡村振兴发挥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在“谁来建”的问题上,坚持整合“三方投入”。建立政府投入为主、经营主体投入为辅、群众投工投劳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为田土宜机化改造提供坚实的投入保障。一是整合政府部门投入。县财政统筹整合涉农资金,每年至少安排3000万元用于产业路建设和田土宜机化改造。同时,科学规划农村通达工程、烟基工程、高标准农田建设,将其建设内容与产业路建设、田土宜地化改造有机结合,有效利用各块专项资金完善产业配套设施,形成了分块投入、共同建设、各计其功的建设模式。十三五以来,我县累计整合产业路、农村通达工程、烟基工程、高标准农田等多块资金4.5亿元,用于产业路建设和田土宜机化改造。二是整合经营主体投入。引导矿老板转型发展农旅产业,整理土地,完善路网,高标准建设产业基地,带头推广使用先进农机。据统计,2015年以来,全县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累计投入8680万元用于基地路网建设和宜机化改造。三是整合社会群众投入。建立产业、村集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利益共同体,群众积极投工投劳参与产业路建设和宜机化改造,累计投入15万人次。

    ——在“如何建”的问题上,坚持狠抓“三个环节”。建立完整的项目管理制度和技术标准,从工程队伍的确定到项目设计、施工、验收等环节,高标准、严要求推进产业路建设和宜机化改造。一是狠抓工程队伍选择环节。精选有实力、有技术、有经验、信誉好的施工单位组建工程队伍备选库,采用邀标方式,从中公开择优选择项目施工队伍。二是狠抓工程施工环节。根据武陵山区地质地貌特点及产业基地布局,精心搞好工程设计。在施工过程中,坚持标准就高不就低的原则,特别是产业路建设,要求毛坯路基宽度不低于5米、砂石路面不低于4米,特殊路段适当扩宽;稳固偏坡路坎,完善排水引流,对施工复杂、难度大的路段进行集中“会诊”解决,不降低建设标准。三是狠抓工程监管验收环节。创新施工监管方式,通过召开工程建设现场推进会,技术人员集中点评在建道路,当场指出问题、当场交办、限期整改。加强工程督查,对所有在建道路进行逐条检查,对地势险要道路进行重点督查,严格验收关确保项目建设质量。

——在“怎么管”的问题上,坚持做到“三个发挥”。按照“谁使用谁管护、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村集体、农户共用共管,政府有效补贴”的管护机制,明确管护主体、人员、资金等,高质量管护好产业路和农机具。一是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村集体的管护主体作用。加强田土宜机化改造项目管护督查,督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村集体落实主体责任,从产业受益中安排一定资金,用于产业路的日常管护。近年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村集体累计拿出270多万元投入宜机化项目管护,涌现出了五龙茶业、巴傩山茶园、永丰油茶等一大批产业路管护典范。二是充分发挥群众的管护积极性。推行“互助五兴”基层治理,发动群众义务投工参与产业路管护,同时强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村集体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激发群众的管护积极性。2018年以来,群众累计投工8万多人次。三是充分发挥专业管护队伍的技术优势。从农机、农业农村、畜牧、水利、交通等部门抽调专业技术人员组建专家服务队伍,整合应急管理、自然资源、交通、水利等部门资金,深入田间地头,对滑坡、垮塌、水毁等自然灾害损毁严重的产业路进行排险抢修;深入千家万户,指导宜地化项目管护、农机规范化作业和维修维护。




添加人:张海波 内容审核:张海波
欢迎分享,转载请保留出处及作者。 农业农村部农机推广与监理网(http://came.net.cn/)。 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中国农机推广网」,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信息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