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稳产保供,是稳经济、稳全局的压舱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通化市委、市政府始终把维护粮食安全作为重要政治责任,夯实粮食稳产保供基础,加快农业三大体系建设,持续稳定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加供给保障,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截至3月末,全市备耕工作基本完成,农资下摆进度比去年提前10天。据统计,投入备耕资金9.7亿元、种子0.6万吨、化肥9.8万吨,检修农机具4.5万台(套)。同时,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落实粮食生产、农机具补贴等惠农政策,通过深入现场“点对点”指导以及利用网络视频、微信群、通化农网等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累计培训农民7.06万人次。
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千方百计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今年,全市落实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25万亩,高于省下达播种计划9万亩,产量力争突破27亿斤。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永久基本农田必须首先保证用于粮食特别是口粮生产。巩固清理整治“大棚房”“违建别墅”等成果,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今年计划建设高标准农田19万亩。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积极争取大中型灌区田间配套、中低产田改造整理工程项目,提升农业灌溉水平。
粮食生产出路在科技。通化市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0%。进一步完善现代农业推广服务体系,健全市、县、乡三级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和队伍,培育农业科技示范主体80个以上。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强化病虫害防治。
通化市始终高度重视黑土地保护工作,严格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切实把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使之永远造福人民”的要求,改善黑土区内在质量、生态环境,夯实粮食生产基础。扎实推进柳河县、辉南县黑土地保护试点,实施培肥地力提升、保护性耕作示范、畜禽粪污有效利用、污染综合防治等项目,实施黑土地保护40万亩。统筹涉农资金,优先支持秸秆覆盖还田、免(少)耕等绿色生产方式的推广应用,进一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生物防治、统防统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坚持秸秆“五化”利用,提升秸秆综合利用能力。今年,推广保护性耕作面积力争达到5万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75%。
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通化市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创新“种子生产+种子加工+科技创新”的产业发展模式,推进种子强市建设。加强种质资源创制和品种选育,依托通化农科院等科研院所,重点选育适合本地生产的水稻、玉米、大豆等良种,同时注重种质资源的收集、保护、鉴定和育种新材料的创制改良。搭建育种科技创新平台,重点支持通农公司、辉南辉粳等企业向育繁推一体化发展,创新育种联合攻关模式,构建研发创新体系,支持企业做大做强,推动种业企业资源整合,增强整体竞争力。加快成果转化与服务,建立完善科研院所与龙头企业、农业园区合作机制,推动产学研、科工贸一体化,扩大育成的农作物品种和创新的农业技术推广覆盖面。今年计划推广农业主导品种26个、主推技术30项,推广面积达到300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