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是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率先实现农业农村全面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为加快补齐全市特色农业全程机械化短板,建立和完善特色农业全程机械化生产标准园区和生产技术体系,近期常州市农机推广部门对全市13家规模种植的特色农业生产单位进行了实地调研。
调研走访了溧阳、金坛、武进、新北的规模种养大户,生产业态涵盖设施农业(蔬菜)、果茶、水产及农产品初加工等4种类型,种养殖规模从30亩-230亩不等。调研中基层普遍反映,当前特色农业要实现全程机械化生产面临“三道坎”。
一是种植区域宜机化改造难。设施大棚、蔬菜种植普遍存在品种众多、茬口复杂、土壤细碎不规整等问题;传统果园、茶园则普遍存在行距过窄、明沟排布及株型修剪不适宜机械化操作等桎梏,导致“耕牛进得去、铁牛进不去”,现代化农机装备下田难。但要宜机化农田改造投入又很大,如位于金坛薛埠的江苏申莆猕猴桃科技有限公司,企业面临人工成本太高亟需机器换人,据测算,就基地现有的条件,明沟改暗管、垄坡改平地及机耕道铺设等宜机化改造成本每亩需花费1万元,几百亩的果园改造只能令企业忘“机”兴叹。
二是农机装备资金投入大。特色农业的配套农机由于市场需求量少,厂家研发时间长,机械生产成本高,导致市场销售的农机价格偏高,从而让种植户望而生畏。如特色农业中果茶需要在中耕、施肥、植保、修剪、采收、田间转运等环节配置农机装备,一次性投入在40-50万元;水产需要在投饲、水质调控、起捕、清淤等环节配置农机装备,一次性投入在30万以上。目前全市特色农业农机装备齐全的少之又少,农机具缺乏现象普遍存在。
三是特色农机操作人员匮乏。当前我市农业农村从业人员老龄化问题及断层现象愈发严重,60后对现代化智能化的农业机械深感难以驾驭,80后、90后年轻力量“找不到、招不来、留不住”。如位于溧阳市溧城镇的江苏优鲜到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前两年购置了东风井关双行蔬菜栽植机,由于缺少精通机械调试使用的工作人员,机器长时间闲置,直到年前才试种成功。武进区雪堰镇泛泛家的果园负责人反映,国产机械在使用过程中总免不了有些小毛病,如果操作人员对机械性能不熟悉,很容易造成机械趴窝废弃,有了机器也换不了人。现在果园种植中,既懂农艺又懂农机的人非常稀缺。
据统计,2020年常州特色农业机械化率为59.67%,距离2025年实现特色农业机械化率65%的目标任务还有很大差距。为推进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建议一要强化政策扶持。推进特色农业土地经营流转,引导农业生产单位实现规模化种养,推动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在基地建设、品种布局、种养模式方面实现标准化宜机化。二要增加财政投入。加大特色农业农机具补贴力度,让农户在先进机具配置上买得起,用得起,为推动特色农业全程机械化提供硬件支撑。三要加强技术培训。重点就特色农业机械操作及标准化种植技术开展技能培训,培养一批精通农机驾驶、维修、种养技术的新型职业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