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寿光作为全国“菜篮子”,按照市委“推动设施农业向智慧化迈进”的部署,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服务,全面融入潍坊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全方位推动全领域数字化、智能化,加快由传统生产基地向综合服务基地转型,持续擦亮“全国农业看山东、山东农业看潍坊”金字招牌,力争在农业农村现代化上率先趟出一条新路子。
一、实施“数字+蔬菜产业”,实现全链条数字化种植。
一是以“数字+”撬动产业升级。与中国农大、北京农林科学院等40多家科研院所开展深度合作,成功引入华为农业、海尔卡奥斯等数字龙头企业,建成投用了中国蔬菜小镇、现代农业高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等18个、占地2.3万亩的智能化园区,全部覆盖大型水肥一体机、智能温控、自动补光等新技术,同时,近年有5万个大棚应用了物联网装备,其中1.6万个大棚应用了现代数字化技术和智能化装备,农民在家用手机就可以远程操控,原来一对青壮年夫妇能种植2个70米的大棚,现在可以管理2个200多米的大棚,蔬菜大棚变身成为“绿色车间”,蔬菜园区变身成为“绿色工厂”。比如,与世界500强正大集团合作的国际蔬果智慧产业园项目,将引入世界顶级的蔬菜自动化分等分级、机械化包装和信息化储运等装备,使潍坊寿光蔬菜以品牌形式进入全国乃至全世界的销售终端,推动蔬菜产业整体向品牌化、高端化升级。
二是以“数字+”畅通农业新循环。投用了全国规模最大的农村淘宝县级运营服务中心,落户了阿里巴巴全国首个“数字农业产业带”,成功上线运营了淘宝“特色中国”寿光馆,5000多种蔬菜、种苗以及200多种农特产实现网上销售,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工作受到国务院督查激励,成为“2020年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今年,又探索了线上线下同步举办菜博会、种博会模式,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以“云逛会”,菜博会总曝光量超过7亿人次;还有像寿光鲜馥农业,仅有12名青年员工,通过天猫、京东、拼多多等电商平台,采用网络直播运营方式,辐射带动本地3000多农户,2020年线上销售额突破4.6亿元。
三是以“数字+”保障全链条蔬菜安全。着眼从田园到餐桌的全链条监管,建立了智慧监管、智慧服务、智慧评价三大体系,开发了农业智慧监管平台和农产品生鲜溯源平台,将每一个蔬菜大棚、每一个批发市场、每一家农资门店都纳入监管,利用平台对农资交易信息全部进行自动采集,构建起覆盖产前、产中、产后的全产业链监管服务体系。特别是推广了二维码信息追溯体系,寿光本地蔬菜基本上实现了二维码交易全覆盖,消费者用手机扫描二维码,立即就能查到是谁产的、用的什么肥料,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心。
二、实施“数字+科技创新”,抢占现代农业的最前沿。
一是实施技术集成创新。坚持以智慧化思维、科技化手段对农业产业链全方位重塑,量身定制“寿光蔬菜产业互联网平台”,研制推广了立体栽培、无土栽培、椰糠栽培等30多种新模式和大棚滴灌、臭氧抑菌、熊蜂授粉等300多项国内外新技术,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0%、高出全国10.8个百分点。比如,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春江团队设计的新型智能玻璃温室,应用120多项专利技术,利用机器人对授粉、巡检、自动分拣进行智能管控,比“荷兰模式”温室节能50%以上,生产效率显著提高。
二是突破蔬菜种业研发。深入落实总书记“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的要求,引进了国家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寿光试验站、农业农村部蔬菜种子检验寿光分中心等国字号平台,借助物联网手段推动分子育种筛选、智能精量播种、种子自动分拣,目前自主研发的蔬菜品种达到140个,寿光市场国产蔬菜种子占有率由十年前的54%提升到现在的70%以上,成为全国最大的种苗繁育基地。像自主研发的粉果番茄“宝禄先锋”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去年销售12.3万袋,每袋售价150元、比国外品种便宜230元,1年就为种植户节省成本2800多万元。
三是推进数字标准制定。依托部省共建的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以信息化服务蔬菜质量全程管控,利用数字化手段助力基地管理、标准制定、产销对接,加快由输出产品、人才、技术向输出标准、机制、体系转变。目前,启动了118项国家、行业、地方标准研制工作,成功发布6项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团体标准,番茄、黄瓜2项农业行业标准获农业农村部发布,是国内首个从种苗到餐桌的蔬菜全产业链行业标准,在江西、内蒙古、四川、西藏等省(区)认定试验示范基地27个,有力带动了全国蔬菜产业链条的标准化。
三、实施“数字+基础设施”,打造农村全域化新基建。
一手抓传统设施改造,加快推进原有设施由人工管理向信息化管理转变,全面提升传统设施管理效能,比如,建成投用了农村改厕智能化管理平台,镇街区建有指挥平台,各村配备智慧终端,县镇村三级实现互联互通,做到了维修快、抽厕快、老百姓意见处理快,有效提升了群众满意度。一手抓新型设施建设,加快推动乡村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实现城区、镇区5G信号全覆盖,充分利用全国乡村电气化示范县建设契机,启动城市新能源综合体建设,投资5.2亿元打造全国首家县级能源大数据中心,高标准建成电气化大棚、智慧供暖、果蔬加工等11个智慧用能示范项目和国内一流的县域配电网,构建起了农村全域化“智慧能源+”生态圈。
四、实施“数字+公共服务”,探索一体化社会治理新模式。
以数字化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让群众共享“数字化红利”,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探索实践:
一是通过数字化助力乡村治理。推动“互联网+党建”创新实践,依托可视基层管理服务系统等信息化平台,每月对各村支部生活日、新发展党员、“三务”公开等情况在线督查,3.6万名农村党员“同上一堂课,聚力促振兴”,初步建立共建共享的乡村治理体系。比如,寿光洛城街道万华社区通过智慧公共服务平台,借助社区通模块和掌上邻里群,实现了小事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大事实行社区党组织、物业企业与邻里代表联同解决,群众反映事项办结率达到99%以上。
二是通过数字化提升服务效能。立足数字便民、数字惠民,围绕打破部门间信息壁垒和数据孤岛,搭建了数据应用管理平台,对81个单位401类4.6亿条数据实现整合,并依托大数据开发了义务教育入学、养老金领取资格认证等18个便民利企应用,累计减少群众跑腿80余万人次。比如,围绕解决群众购房环节多、流程繁琐问题,打通审批、住建、水电暖气等部门信息系统和数据,研发了“百姓购房通”应用,让群众在家里就能在线选房、在线签约、在线缴费、在线办证,真正实现购房“掌上办”“零跑腿”。
三是通过数字化推进金融惠农。聚焦涉农主体“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探索开展“信用农业”,与建设银行山东分行合作开发了“寿光蔬菜智慧管理服务平台”,搭建了涵盖大棚、农资等28个维度、1000多万条数据的基础数据库,实现了菜农、收菜点、货商和银行四方数据共享,通过电子记账本解决了传统卖菜打白条、回款慢的问题;通过交易自动生成的二维码解决了蔬菜信息难追溯的问题;将菜农交易数据作为银行授信依据,解决了菜农缺少抵押物贷款难、银行放贷风险大的问题。自平台上线以来,累计采集交易数据40多万笔,为种植户授权纯信用贷款4250万元,真正变信用数据为融资资本。(潍坊市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