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河口市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将耕地保护工作纳入政府年度考核指标,并结合当地实际创造性开展一系列耕地保护长效管理工作,全市耕地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目前,全市耕地保有量为183万亩,高于上级下达指标10万亩,连续多年被评为全省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优秀单位。
狠抓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落实。由市政府、乡镇街政府、村委会、土地承包者四级层层签订了《耕地保护责任书》,共同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建立健全耕地保护监督机制,在全市303个行政村每村聘请了一名耕地保护志愿者,与各中心国土所密切配合,共同开展耕地保护工作。
扎实开展表土剥离工作。对建设用地占用耕地耕作层的,要求建设单位必须制定《表土剥离方案》并严格依照落实,近三年来共剥离表土面积154公顷、46万立方米,用于全市土地整治项目和城市绿化工程。
强化执法监察手段严厉打击私挖盗采泥炭资源行为见成效。选调业务能力强、素质过硬的干部充实到监察大队,将法规科从监察大队剥离单设,加强对案件的转办和移交。建立信息员制度,聘任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员。投资16万元购买了两台无人侦察机,投资2.4万元配备了15个公安专用的执法记录仪,投资6.5万元在重点区域安装了四台360度高清监控摄像头。建立起打击联动机制。明确各级政府保护矿产资源职责,与相关乡镇联合开展打击变相买卖、出租土地和盗采草炭土专项整治行动。针对盗采泥炭跨境运输、销售等问题,联合周边开展两省四县市打击盗采泥炭行为,制定了《两省四县(市)严厉打击盗采泥炭行为实施方案》,从根本上杜绝了盗采泥炭假道伐虢现象。加大宣传力度。2018年以来,仅发生一起非法盗采泥炭资源行为,且在盗采阶段就立即发现并处理,及时恢复了原貌,没有造成资源损失,有力的保护了境内矿产资源,促进了生态环境保护建设。
着力破解占补平衡难题。将符合条件的农用地改造为耕地,已建设规模达1186.0213公顷,全市新增耕地面积达1054.5038公顷。为破解水田指标难题还实施了旱改水项目。由政府出资将全市部分旱田改造为水田,目前,全市“旱改水”项目已新增水田289公顷。“新增耕地”和“旱改水”两个项目的实施,破解了耕地指标不足的难题,预计新增耕地指标可满足当地未来10年建设用地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