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全力推进“两全两高”农机化发展 巩固提升示范区建设成效


济宁市兖州区推动创建省级“两全两高”农机化示范市典型做法

来源/作者:兖州区农机中心  日期:2021-07-30【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http://njj.jiningdq.cn/picture/0/s_55d7ce32686548828011d72b00507e79.jpg

  近年来,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按照“立足大农业,面向现代化,发展新农机”的工作思路,着力补齐全程机械化短板,突破全面机械化瓶颈,努力提升农业机械化质量效益,推动“两全两高”农业机械化实现高质量发展。为进一步巩固拓展“两全两高”示范区建设成果,兖州区农机服务中心以传承兖州“红色农机”精神,服务乡村振兴为己任,围绕秸秆综合利用,破解秸秆收储难、禁烧压力大等问题,依托骨干农机企业,大力推广玉米穗茎兼收新机具新技术,实现秸秆离田“变废为宝”,催生出了绿色经济,培植了乡村振兴产业新的增长点,把“小秸秆”变成了大产业。

  深入开展“两全两高”农业机械化提升行动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兖州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两全两高”农机化工作,把推动“两全两高”农机化发展作为现代农业发展重点纳入全区“三重工作”,制定了《济宁市兖州区加快推进“两全两高”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实施意见》,成立由区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全区“两全两高”农业机械化推进工作。

  二是加大农机化专项资金投入。认真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加快老旧高耗能机械报废更新步伐,促进农机装备结构优化升级。利用国家土壤深松整地补贴资金、山东省现代农机化转型升级推进工程项目资金等,加大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力度,植保机械、粮食烘干机械保有量增速较快,保护性耕作、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化植保、机械化烘干等高效农机装备和技术得到大规模示范应用

  三是规范农机合作社建设。加强政策引导作用,扶持农机合作社等农机服务组织发展,引导农机合作社建设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在全程机械化托管、粮食烘干、统防统治等方面,为粮食生产提供便捷“一站式”综合服务。目前已创建国家级农机合作社示范社1个、省级示范社4个、市级示范社7个,形成了一批具有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能力的专业化、规模化服务组织,构建了区域布局合理覆盖全区的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网络。

  四是加强技术示范推广。围绕“两全两高”农机化发展,建立示范基地、核心示范区,抓好全省机艺融合应用示范基地建设,依托农机生产企业建立了培训基地。聚焦主推技术,开展网上直播培训,在各镇街巡回开展专项技术培训,为农机合作社提供预约培训、点单培训。先后开办了农机周末讲堂,举办了“农机赶大集”暨“田间日”、全区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暨三秋农机化作业现场演示、秸秆打捆包膜作业、植保无人机作业、全区乡村振兴农机手技能培训大赛和全国粮食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山东分赛区兖州赛场等活动。

  五是推进“智慧农机”建设。在山东省内率先利用农机深松监测系统对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助项目进行了科技监测,依托与省农科院共建智慧农机产研院和山东省农业机械化与信息化“两化”融合验证示范区建设,建成兖州智慧农机创新中心并投入使用,搭建农机管理云平台,安装农机信息化终端设备800余套,建立合作社远程视频调度系统,北斗导航、无人驾驶辅助系统等农机化信息化技术示范应用取得突破。

  六是深化“平安农机”建设。扎实推进“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对全区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维修网点等重点群体进行全面排查,督促农机合作社、维修网点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规范完善农机安全生产台账。强化农机安全教育,组织开展警示教育和全区农机领域安全生产全员培训,提高农机驾驶操作及维修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筑牢农机安全生产防线。

  七是强化农机装备产业支撑。充分发挥兖州农机产业集群优势,组织辖区内骨干农机企业,瞄准乡村产业振兴、现代农业和畜牧业的农业机械化需求,加快推进农机装备创新,研发生产农业需要、先进适用的农机装备。与山东省农科院共建全省第一个智慧农机产业技术研究院,设立六大研发中心,按照“一企一策”为辖区骨干农机企业制定发展培育计划,重点开展农机装备薄弱环节和智能农机装备技术创新。

  

http://njj.jiningdq.cn/picture/-1/210728071637739166.jpg

  八是推进畜牧业和农产品初加工业机械化协同发展。加强部门协作,加大对规范养殖场的扶持力度,全面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坚持用工业理念来经营农产品初加工业,充分发挥农业基础较好、农产品丰富等优势,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企业发展,推动全区农产品初加工能力和品牌建设。 

  巩固拓展“两全两高”农业机械化发展成果

  

http://njj.jiningdq.cn/picture/0/s_b72e908ec7694b1bab8ba4996ba61fa7.jpg

  为进一步扩大“两全两高”农机化示范区建设成效,促进农民增收,全区围绕玉米秸秆综合利用,依托骨干农机企业,重点推广应用玉米穗茎兼收等秸秆离田机械化技术,使秸秆变废为宝,实现“三减两增”,为秸秆饲料化、肥料化、燃料化积累了经验。“三减”,是减少农民的作业支出,减少来年病虫害的发生,减少政府开展秸秆禁烧的行政成本;“两增”,是可以增加农民和村集体经济收入,秸秆离田后出苗全出苗壮,有利于增加粮食产量。通过试点开展玉米穗茎兼收作业,亩均增加效益260元以上。兖州区机械化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经验做法被济宁市农机中心作为典型案例进行推广。一是强化宣传培训引导。组织金大丰、国丰、五征山拖等企业举办玉米穗茎兼收机械化技术培训班,召开秸秆打捆包膜作业现场演示会,印制发放《兖州区玉米穗茎兼收机械化技术推广“十问十答”》等宣传材料,广泛宣传玉米穗茎兼收等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二是推进秸秆收储运体系建设。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企业牵头、农户参与原则,全区建成2个标准化秸秆收储中心,依托农机合作社合理布点,建设镇级秸秆收储站和村级临时秸秆收储点,构建成“区有收储中心、镇街有收储站、村有收储点”的秸秆收储运体系。三是推进秸秆产业化利用。鼓励有条件有实力的农机合作社和种粮大户以市场运作的形式,参与秸秆收储作业和收储中心建设,拓宽秸秆的收储半径、加工半径、利用半径,重点培育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生产企业。四是创新经营模式。鼓励农机合作社与秸秆利用企业、养殖场加强对接,采取秸秆收储销售订单作业,形成秸秆本地消化、外地销售、打包存储等多种收储经营方式,提高秸秆收储产业经营效益。

  “小秸秆”变成大产业,政府和农民多年来围绕秸秆处理的烦心事解决了。推广秸秆离田玉米穗茎兼收机械化技术,适应畜牧养殖业、循环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助推乡村振兴,破解了农民单靠粮食增产增加收入的难题,拓宽了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的新途径。

  


添加人:汪岩 内容审核:朗月
欢迎分享,转载请保留出处及作者。 农业农村部农机推广与监理网(http://came.net.cn/)。 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中国农机推广网」,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信息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