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沃野万顷绘新篇


——吉林市迈向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探索之路

来源/作者:吉林日报  刘泉波 陈沫日期:2021-08-12【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八月,北国江城,骄阳似火。松花江犹如弯弓,穿城而过,逶迤东去。

  这是一方水沛粮丰,且不断释放农业现代化新活力的热土:“十三五”期间,吉林市昌邑区现代农业产业园成为我省首个以粮食产业为核心的“国字号”园区;应用卫星技术建立云耕农业大数据平台,组建省内最大的互联网可视农业联盟;蛟河市黄松甸镇被评为全国首批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

  这样的成绩足以让为之奋斗的“摇橹人”自豪。在乡村振兴成为“三农”工作重心,“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成为我省“十四五”时期重大任务的背景下,吉林市闯出了一条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成为透视我省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窗口。

  培育科技化的“探索者”,提升农业竞争力

  吉林,六山一水三分田,如此资源禀赋条件下,这里的农业现代化水平却实现了走在全省前列。

  据全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考核评价结果显示:吉林市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分值位列全省第二,高于全省平均值0.92个百分点。

  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科技是关键力量。吉林市用现代设施、装备、技术手段武装传统农业,依靠科技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谋得发展先机。

  永吉,吉林宇丰米业的农业主题公园。高大的木瓜树和香蕉树上,饱满的果实黄绿相间挤满枝头,让北国江城溢出南国味道。

  这是宇丰米业利用“冷冻—还原—唤醒”技术开展的南果北种和反季节生产,实现果蔬生产单季向四季的历史性突破。经过几年探索,收益十分可观。

  科技带来的高收益不仅仅体现在这一生态园中。作为一家稻米全产业链生产企业,现代化技术的融入和技术体系的完善,为农业的转型升级创造契机。

  在宇丰米业的精准农业信息化大厅,一块电子大屏幕上展示着今年六月份全省大米总销量和销量走势,而另一块大屏幕则显示着地块的实时状况。科技的全方位介入,换来了降成本、提品质、增效益,“一降一提一增”中,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水到渠成。

  看得见的变化背后,是吉林市着力构建新型农业生产体系,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久久为功。

  “十三五”期间,吉林市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2%,建成高标准农田12.5万公顷,良种覆盖率达100%。同时,吉林市还在现代农业数字化方面巧妙落子,实施了“信息网+农业”“物联网+农业”“电商网+农业”三网联动工程,以数字农业的不断深化为农业注入更为深厚的内涵。

  面向“十四五”,吉林市已于顶层设计上明晰着农业现代之路的未来路径。该市提出,“十四五”期间,将立足自身优势,实施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大工程”,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打造融合化的“领跑者”,推进农业“接二连三”

  当乡村的宁静惬意滋生出情调,被另一个“生活在别处”的群体,投来期许与艳羡——生活和产业就此出现交集。

  金雨湖碧波荡漾,清新的空气里回荡着鸟鸣阵阵。夏末时节的磐石市民主村,静谧祥和,宛如画境。

  很难想象,这里曾村容破败、生机黯淡,如今旧貌换新颜,村容整洁、生态宜居,在青山掩映下呈现出一派小康新气象。

  好环境带出了新产业。民主村已形成了集果品采摘、特色垂钓、旅游观光、体验式农家乐等为一体的生态旅游产业,绘成一幅富裕兴旺的乡村振兴图。

  距离民主村70公里之外的永吉县一拉溪镇,卓远农业田园综合体项目正紧锣密鼓地推进。园区内,四季不间断生产蔬菜水果的植物工厂,莲叶青翠欲滴荷香四溢的荷塘,独门独院的古朴温泉民宿令人赞叹。自2011年发展至今,吉林卓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已发展成有机种植、果蔬采摘、度假旅游、温泉疗养等多种功能的现代化农业生产基地。

  休闲农业是贯穿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型产业形态和消费业态。早在2013年,吉林市就编制了第一部休闲农业五年专题规划;2015年,又将休闲农业写入“十三五”总体规划;市级财政累计投入2000多万元专项资金,扶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项目建设。

  纵观吉林市休闲农业,已形成了万昌——孤店子温泉农业产业带,环城市周边休闲农业圈,蛟河、丰满国家级休闲农业示范县的“一带一圈两县”休闲农业格局。

  数据显示,2020年,吉林市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到500户,接待游客超500万人次,营业收入达9亿元,带动1.3万余户农民受益。

  作为一个位居东北亚地理中心、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直接腹地和重要节点的城市,随着长珲、沈哈高速公路,长珲城际快速铁路,沈哈复线铁路等重要干线的陆续建成通车,吉林市拥有了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为旅游业态的发展提供了高效便捷的“绿色通道”。同时,特色农业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空气质量优良,让吉林市成为发展优质、生态的休闲农业的理想之地。

  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持之以恒,让吉林市在融合发展上逐渐形成优势。然而,吉林市仍怀揣“一直在路上”的心态,在将乡村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上重点着墨,积极拓展观光娱乐、农事体验、休闲度假等多种功能,建设知名度较高的都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目的地。

  塑造规模化的“示范者”,夯实农业发展根基

  园内,一垄垄葡萄架下,串串圆润水灵的葡萄垂在浓密的滕叶底间,清香扑鼻;园外,开往南方的运输车辆排成长队,党员和村干部们正在小心翼翼地将葡萄装箱、运输,一片繁忙。

  这里是磐石市民主村。五年前,该村投资100余万元新建29栋有机葡萄大棚,并携手全镇45个村成立了磐石市烟筒山共创农业有限责任公司。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近70万元,实现跨越式发展。小山村里长出了“金娃娃”,敲开了民主村乡村振兴的大门。

  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是重要抓手,而规模化发展是有效路径。近年来,吉林市涌现出许许多多的“民主村”,一批批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在江城大地涌现。从几百亩到几千亩,这些农场成规模、树品牌、闯市场,在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在永吉县一拉溪镇新兴村的九月丰家庭农场,农场主肖建波流转经营着4000亩稻田。说起规模经营的好处,肖建波这样分析:“土地集中起来规模化发展,能实现农业的技术推广、生态循环、产业化运作等等,一举多得。”

  据统计,吉林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6716个,家庭农场7754个,农村土地流转面积占承包比重达38%,较“十三五”初期提高10%。

  因为他们,合作意识、市场意识、品牌意识在吉林的田野上充分释放,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和发展成果成为全省学习的样板。

  为让土地、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各类要素活力竞相迸发,一系列针对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扶持政策在吉林市纷纷落地:

  ——多次下发以“加快构建政策支持体系,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主要内容的相关文件,为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全市将各级财政扶持政策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积极配合金融部门开展农地贷和收益贷业务;

  ——计划开展“家庭农场培育强乡建设活动”,对家庭农场建设好的乡镇进行表彰和奖励。

  关于家庭农场的发展,吉林市委书记贺志亮表示,吉林市要按照“发展一批、规范一批、提升一批、推介一批”的思路,努力打造一批规模适度、生产集约、管理先进、效益明显的家庭农场。

  万顷沃野之上,吉林市正书写笃定迈向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未来,江城吉林在我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也许,比我们想象的更加精彩。

  发展未有穷期,江城仍在路上。



添加人:于海洋 内容审核:朗月
欢迎分享,转载请保留出处及作者。 农业农村部农机推广与监理网(http://came.net.cn/)。 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中国农机推广网」,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信息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