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早上,一场小雨淋下,气温降至2℃左右。“小麦起身后抗冻性明显下降,而地表温度会比气温低2-3℃,现在‘倒春寒’极易发生冻害。还没有镇压的要继续做,配加喷施叶面肥。”一大早,山东省诸城市农技站站长王德高再次在各镇和种粮大户微信沟通群里发出提醒。
此次寒潮来袭前,诸城市相州镇茂林家庭农场主王志刚利用自己改装的镇压机,跑完了500亩麦田,随即植保机喷洒完一遍抗寒叶面肥。一周前,王志刚等几十名种粮大户刚听了一堂小麦春季管理的“实操课”。
抢农时、忙农事,不负农时不负春。受去年严重秋汛影响,山东小麦播种普遍推迟10-15天,小麦苗情长势总体偏弱。早谋划、早行动、争主动,山东统筹疫情防控和春耕生产,做好春耕春管、保障夏粮丰收。
为确保今年夏粮丰收,山东省压紧压实粮食生产责任,强化稳产增产措施,加强春季麦田管理,抓好春耕备播,扩大大豆和油料生产,强化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针对小麦苗情复杂情况,山东省印发《2022年全省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意见》和《2022年春季小麦病虫草害防治技术意见》,并启动“科技壮苗”专项行动,组织全省农科力量开展巡回服务和技术培训。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山东省广大农民、农技专家、基层干部等忙碌在田间,为做好春耕春管、保障粮食丰收忙碌着。
近日,记者在齐河县刘桥镇西杨村东地垄间见到了李化庄,远处两架植保机正在喷施除草剂,雾状药剂形成扇面均匀地洒在麦苗上。刘桥镇有“黄河粮仓”最肥沃的土地,也是齐河县“吨半粮”创建核心区。作为村党支部书记,李化庄种粮30多年,经验丰富。村党支部领办的年丰粮食种植合作社,对全村3305亩耕地进行了全程托管。
“目前,一类苗能占一半以上,进入3月已有4个分蘖,正在全力促弱转壮。”李化庄说,春管开始后,合作社就紧紧盯上,县里又协调山东齐力新农业服务有限公司的两台大型农机,针对墒情进行了镇压,之后防病虫害的4次喷防也已签订了服务合同。
科技到位,是农业生产的关键。今年,省农业农村厅围绕推动晚播小麦“促弱转壮,早发稳长”,牵头成立专家指导组,采取分片包干的方式,深入一线开展生产形势考察和技术指导服务。聚焦晚播麦生产关键环节和主要技术问题,组织专家通过网络和现场相结合的形式,开展系列培训活动。
“针对咱们这边地块当前的情况,以促为主并不是指施返青肥、浇返青水,而是要进行镇压。因为今年湿度很高,浇水过早反而影响地温回升,不利于弱苗转壮。”近日,在宁津县“七个一”科技壮苗行动专题培训班上,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成员王法宏教授在讲课中介绍。他是德州很多地方农民的老朋友,近期更是“常客”。
小麦一露头,宁津县金丰合作社负责人刘树林就给植保农机安上了北斗导航终端系统。“相当于农机长了‘千里眼’,农机干了多少活、干得怎么样,我从手机上都能看到。苗情弱,下一步喷药、施肥更需科学。”滕州市鑫剑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坚持农机农艺融合,为摸清农作物品种、种植农艺和机械化技术之间的关系,合作社与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建立合作关系,流转200亩土地作为农机农艺融合模式试验田。
自动化的管道喷灌、配套农机穿梭田间、无人机喷药……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而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关键举措。今年,山东将新建高标准农田665万亩,各地不断创新“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以项目建设为载体,推动基础设施配套、耕地地力提升、技术推广应用、土壤墒情监测等资源要素集成,全面提高项目建设质量和综合效益,为粮食稳产增收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通过一整套的科技壮苗举措,今年夏粮我们有信心丰产丰收!”临邑县富民小麦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魏德东介绍,合作社的20余台套打药机、30多台套无人植保机已调试完毕投入使用,将应用“氮肥后移”“一喷三防”等多种管护技术,做好后续管理。
夏粮一天不到手,工作一天不放松。据介绍,山东省各地正指导农民,重点抓住小麦返青、拔节、灌浆三个关键生育期,分类指导,全力以赴,努力把晚播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据全省农情调度显示,截至3月16日,全省小麦划锄777万亩、镇压1444万亩、浇水1165万亩、施肥1306万亩、病虫草害防控2862万亩,春管面积共计约7550万亩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