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开始,我市通过对丘陵山区土地实施宜机化改造项目,建成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良好的宜机化作业高标准农田,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加农民收入,助推乡村振兴。
讨论研究宜机化改造
查看耕地现状
近日,市县两级农机部门调研人员走进平定县柏井镇里牌岭村,就农田宜机化改造项目进行调研。调研人员来到里牌岭村,通过与村干部座谈,详细了解村里常住人口、耕地、人均收入及村里拥有农机具情况和村支“两委”的改造意愿。
里牌岭村人口约1400人,耕地约3500亩,其中荒地有400多亩。村里成立了平定县丰盈农机专业合作社,还田机、旋耕机、播种机、收获机等大中型农机齐全。“农田宜机化改造项目一定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通过小块变大块,缓坡化改造,地(田)块互联互通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合理利用荒废土地,有效增加耕地面积,促进山区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市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心副主任杨秀明向村干部介绍了项目改造的意义。
“村里的耕地土层厚、土堆多,两三亩一块的就算是大块地了。”村党支部书记刘树明介绍说,近几年村里非常重视机耕路的修建和改造,希望通过宜机化改造,将小块地变大块、斜坡地变平整地,让种地更方便,农机具的使用更普遍。随后,调研人员根据里牌岭村的宜机化改造规划,实地查看了村里规划内的土地情况。
“项目实施点选择村班子团结、项目实施积极性高、有能力承担项目实施的村和专业合作社,先易后难、循序渐进推进。选择一些农业基础好、农机推广好的村子先行先试。这次进村,就是要摸清耕地、配套资金等情况,便于更好地开展项目改造工作。”市农机推广站站长张志国介绍说,今年市农机部门春夏季提前进行调研摸底工作,先后前往平定县柏井镇、郊区旧街乡、盂县北下庄乡等地调研,秋收后项目确定便可投入施工,尽可能不耽搁第二年的播种工作。
去年,我市对平定县岔口乡西头岭村实施了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试点项目,涉及500余亩耕地。今年,西头岭村已经利用改造过的耕地种上了玉米、马铃薯等农作物。
西头岭村现有耕地1600多亩,属于典型的丘陵山区,多为梯田,土层厚,光照充足。从2008年起,村里先后投资开通了约10公里的机耕田间路。2011年,村里成立了平定县祥耘农机专业合作社。目前合作社有农机具十几台,村里90%以上的土地托管给了合作社,村民与合作社签订了代耕代种协议,由合作社统一进行耕种、管理。西头岭村党支部书记梁会明介绍说:“耕地改造后,可利用大中型农业机械开展耕作、种植、田间管理和收获等全程机械化作业,促进农机和农艺的有效结合;另外,实施机械化作业能够保证苗齐、苗全、苗壮,对照人工种植可实现增产。”
“西头岭村的改造项目由祥耘农机专业合作社实施。通过对丘陵山区农田进行地(田)块连通、缓坡化改造、水平条田、反坡梯田和坡式梯台地改造,建设宜机化农田500亩。”平定县农机中心副主任耿建国介绍说,选取西头岭村作为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试点,可以逐步改善平定县丘陵山区农业机械作业条件,推动全县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据介绍,实施宜机化改造项目,不仅能带来经济效益,还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通过宜机化改造,可提高作业效率,培肥地力;可促进特色农业产业化进程,使粮、果、菜协调发展,提高效益,带动其它产业发展,拓宽贫困户的增收渠道,探索丘陵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子。此外,项目采用生态农业模式建设,可以培肥土壤,提高土地的利用价值,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形成以蔬菜、养殖为主的生态模式。
“宜机化改造项目可充分发挥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等新型农机合作服务组织的主力军作用,让农民认识并接受农业机械化带来的好处,具有示范带动作用。”张志国介绍说,我市将努力争取省、市财政资金的支持建设丘陵山区宜机化项目示范区,重点在丘陵山区15度以下坡耕地,建成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良好的宜机化作业高标准农田,实施土地平整、机耕道建设、机库棚及停机坪建设等,改善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条件,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满足农民对机械化生产的新需求,带动群众就业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