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第七届四川农业博览会现代农机装备助推乡村振兴高峰论坛在成都举行,与会人士分享了现代农机装备发展经验,探索农业机械化、智能化为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先导支撑的实现路径。
四川农业装备步入高速发展“快车道”
“农业强国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志之一,就是农业装备的现代化。”省委农办主任、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杨秀彬在论坛上指出。
四川农业装备如今已步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冯锦花在论坛上提出,农业装备制造是我省重要的民生装备制造业,占全省民生用装备的40%。截至目前,全省农业装备上下游企业5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70家,涉及运输机械、种植施肥、林果收获机械等11个领域,分布在成都、乐山等13个市州。
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杨敏 丽 在 论 坛 报 告 中 提 到 ,2004—2017 年全国及典型省份水稻插秧机单机年作业量变化情况显示,四川从 2006年的1.7公顷/台,跃升至2017年的51.72公顷/台、是全国平均水平(15.51 公顷/台)的三倍有余,且几乎呈逐年递增的态势。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机事业,近日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转型升级实施意见》和工作方案,为推进我省农机装备产业做优做强,实现我省农业机械化加快发展指明了道路。
杨秀彬指出,全省农业农村系统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大力实施全程机械化示范行动,大力培育农机经营主体,持续改善农机作业条件,现代农业装备产业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省委、省政府近日召开了建设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推进会议,强调要推动川粮油、川猪、川茶、川菜、川酒、川竹、川果、川药、川牛羊、川鱼10大优势特色产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夯实现代农业种业、现代农业装备、现代农业烘干冷链物流3大先导性产业支撑,明确提出到2022年,全省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要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
冯锦花认为,四川有雄厚的工业基础,较强的产品研发和生产制造能力,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科技支撑。全省农机科研机构76个,企业研发机构56个,农机科研院所11个,大专院校9个,农业科研人员200多名,要发挥人才、技术、科研优势,加大科研与产业的合作,共同推进四川现代农业装备产业的发展。
紧紧抓住机遇探索农机化的“四川路径”
农业装备是我省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不过,对标农业装备产业发展先进省份,我省农业装备产业发展还有很大差距。我省农业生产区域多丘陵山地,农机“上山”“下田”和主要经济作物薄弱环节“无机可用”问题较为突出。
当前,四川农机化新征程的号角已经吹响,如何抓住机遇,推动四川农业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探索农机化发展的“四川路径”?论坛上,不少专家、学者提出了建议。
农业农村部农机化管理司副司长李安宁指出,要将适应机械化作业作为农田基本建设的重要自标。要明确田间道路、田块“宜机化”要求,推动农田地块小并大、短并长、陡变平、弯变直和互联互通,切实改善农机通行和作业条件,扩展大中型衣机运用空间。重点推进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
“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一定要实现全产业链的机械化。”杨敏丽认为,除大力推进丘陵山区宜机化农田整治外,还要促进土地适度规模,深入探索基于农机农艺融合、因地制宜的机械化生产模式,设立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推广专项,大力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农用地管理政策的落实,加大丘陵山区机械化装备研发,依托智能化、信息化提高农机产品和农机化发展质量。
西华大学教授廖敏在专题演讲《四川农机化发展的思考与对策》中提到,要提升农机化服务水平,推进农机化服务创新,一是要大力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创新农机作业服务模式,二是优化鉴定程序,实施新产品、首台套等适用性农机产品专项鉴定,创新“田间日”等体验式、参与式技术推广方式,深入开展“平安农机”创建活动等。